详情

校园霸凌识别及预警研究

申报人:堵润萍 申报日期:2024-06-05

基本情况

2024项目管理
校园霸凌识别及预警研究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理学
心理学类
学生自主选题
一年期
校园霸凌事件近几年频繁出现,造成的生命安全威胁及社会危害较大。然而,针对校园霸凌的识别及预警研究却相对落后,致使很多中小学生及其家庭承受了巨大伤害。本项目通过分析近几年来大量校园霸凌案件,对霸凌者和被霸凌者进行心理侧写,分析霸凌事件双方稳定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环境特征,整理归纳出霸凌者和被霸凌者的常见特征和识别标志,达到识别和预警的效果。

分责任由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组成,心理学基础知识掌握牢靠,善于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本项目基于犯罪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心理侧写技术对霸凌者和被霸凌者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和环境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霸凌事件双方的识别标志,要求负责人具备相关的心理分析技术,负责人完全符合要求。

负责人不论在学习成绩还是专业成绩方面都十分优秀,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均多次获得专业奖学金。在平时的业余生活方面,积极参加院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并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这种优秀的学习、探究能力是我们团队做好课题研究的保证。

Keeping up with the times. Core competencies of excellen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e internet plus era: a qualitative  study on teacher education in China,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23,126,1-11 (SSCI, 中科院二区TOP)

The impact of collec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n complex problem solving performance: a team and individual member perspective. Current Psychology,2023.1-11.(SSCI,中科院四区)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Engagement and Job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s a Moderating Factor. 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23,1-10. (SSCI,中科院三区)

本团队指导老师在研究犯罪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科研论文撰写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学术涵养,能为我们提供很好的指导,使我们的研究具有极大的便利条件。

省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堵润萍 教育科学学院 应用心理学 2023 主持人,校园霸凌案件库的建立,经费管理,主持研究结果的撰写
吕梦莹 教育科学学院 应用心理学 2023 主持人,负责协调组织团队活动,经费管理,主持研究结果的撰写
朱晴雨 教育科学学院 应用心理学 2023 搜集相关文件和文献,进行调查
郭佳玮 教育科学学院 应用心理学 2023 对数据进行处理,分管对调查数据的综合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姚进 教育科学学院

立项依据

本项目基于犯罪心理学心理侧写的方法,对校园霸凌事件双方进行分析,研究目标为:(1)霸凌者的识别标志及预警;(2)被霸凌者的识别标志及预警。

summernote-img 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图所示:

 







研究一:对当前已有的校园霸凌的相关文献、政策文件及干预进行分析和整理,归纳出当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研究二:搜集相关的校园霸凌案件,整理其中关于霸凌者和被霸凌者的心理相关因素,建立校园霸凌案件库。

研究三:对相关校园霸凌案件中的霸凌者和被霸凌者进行心理侧写,归纳出两者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和环境特征,突出识别标志。

研究四:明确校园霸凌事件主体、主体关系、履责方法和路径,确立预警机制。

1.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校园霸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以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的行为,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具有长期性。有研究者将校园霸凌分为言语霸凌、肢体霸凌、性霸凌、反击型霸凌、关系霸凌及网络霸凌六种。在校园霸凌事件中,不但受害者在肉体上受到摧残,精神上饱受折磨,更有将被害者摧残致死的现象,而且受害者的家庭也饱受精神方面的摧残。可见,校园霸凌造成的危害巨大,范围较广,影响深远。目前,全球校园霸凌的案事件屡见不鲜。据统计,201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题报告指出,在全球范围内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遭受到了校园霸凌。赵福菓和何壮对贵州省的调查发现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含中职) 9个年级的38681 名学生,校园霸凌的总体发生率为343%,自小学四年级起呈波动上升趋势。由此可见我国校园霸凌的状况已经十分严重。对此,我国《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明确指出,校园霸凌事件严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影响非常恶劣,需要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巩固治理成果,健全防治长效机制,表明校园霸凌事件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校园霸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1)校园霸凌的影响因素;(2)校园霸凌的测量;(3)校园霸凌的干预。在影响因素方面,主要围绕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性格方面因素展开。其中学校因素中,教师态度、学校适应性、同辈人际关系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家庭因素方面,原生家庭结构不良、父母忽视、亲子关系等是主要影响因素。个人性格方面,安静沉默、内向、缺乏安全感、自卑懦弱这种类型的人容易受到霸凌,而霸凌者一般虚荣心较强性格霸道和冲动,比较以自我中心,共情能力极差在测量方面,采用较多的是国外的量表或问卷,如: Olweus 欺负问卷( Olweus Bully /VictimQuestionnaireOBVQ),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 Delaware Bullying Victimization Scale StudentDBVSS)。国内的量表较少,但也有学者开发,如:校园霸凌行为问卷。在干预方面,主要采取两种干预策略,一种为基于学校情景的整体干预策略(Whole-school intervention approach),另一种则是目标导向性的干预策略(Targeted intervention approach)。基于学校情景的整体干预策略是一种针对不特定个体的全面性和普遍性干预,其目的是事前预防,而第二种干预策略则有着明确的干预目标,属于有针对性的事后介入。就其优劣而言,相较于目标导向性干预策略的精准性强、程序简单以及容易跟踪等特点,基于学校情景的整体干预 策略则具有覆盖面广、影响范围大以及有较强的警示 教育意义的优点。

综上,可以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基于校园霸凌事件发生以后所进行的分析,相关的预防虽然有事前干预,但是一种普遍性的预防,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弱。相对来说,校园霸凌事件未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识别和相关的处理研究却非常少。如果在校园霸凌事件发生之前或者是正在发生之时,就能够及时地发现或预警,可以大幅度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因此,本项目基于此所建立的校园霸凌识别及预警机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具体表现在:

1)在理论方面,通过从学理层面探讨校园霸凌的识别及构建预警体系,拓展了我国校园霸凌研究的内容,延伸了校园霸凌研究的深度;(2)通过建立识别标志,将校园霸凌的干预拓展到校园霸凌事件发生之前或正在发生之时,为当前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框架。

应用价值:(1)校园霸凌识别标志的出现,使校园霸凌可以被及时的观察和干预,为校园霸凌的预防及减少伤害提供可供借鉴的线索;(2)构建校园霸凌预警机制,可为政府开展相关评估、干预措施,为教育工作者改善相关行为提供线索和相对科学的依据。

1)研究视角创新:本项目将研究视角拓展到校园霸凌发生之前或者正在发生之时,相较于以往校园霸凌的研究关注霸凌的结果,更具预防及干预功能;(2)研究方法创新:本项目采用犯罪心理学中的心理侧写技术,相较于以往采用测量的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应;(3)研究观点创新:本项目认为霸凌者和被霸凌者相较于其他人都具有非常稳定且特别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及环境特征,以此建立识别标志具有较强的鉴别性;校园霸凌者在实施霸凌之前或者正在实施之时,被霸凌者在遭受霸凌行为之前或已经受到霸凌行为时,都会经常表现出相应的识别标志;学校工作者容易忽视校园霸凌的识别标志。

1、项目研究技术路线

 

1)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总结中小学校园霸凌事件的现状;(2)建立中小学校园霸凌案件库;(3)分析校园霸凌事件中霸凌者和被霸凌者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和环境特征,并对霸凌者和被霸凌者进行心理侧写;(4)总结归纳霸凌者和被霸凌者的识别标志,建立预警机制。

 

2.拟解决问题

 

本项目通过分析近几年来大量校园霸凌案件,对霸凌者和被霸凌者进行心理侧写,分析霸凌事件双方稳定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环境特征,整理归纳出霸凌者和被霸凌者的常见特征和识别标志,达到识别和预警的效果。

 

3.预期成果

 

校园霸凌的识别及预警机制研究报告

 

校园霸凌事件双方的识别标志(学生一作)

2024.05-2024.07,前期资料收集与整合;

2024.08-2024.10,建立校园霸凌案件库;

2024.11-2025.01,分析霸凌者和被霸凌者的识别标志;

2025.02-2025.04,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撰写预警机制报告,小组开展研讨活动,不断完善项目研究成果。

已有基础:项目组成员本科阶段学习的是应用心理专业,对应用心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方法有一定的基础研究校园霸凌,《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的学习经历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支撑。在学习之余,与本项目相关的理论框架以及文献综述已经整理完成,对明确本研究思路及了解研究现状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已经收集部分访谈资料,可作为本研究的借鉴和参考。

已具备条件:(1)与中小学联系较多,可获得校园霸凌的真实案例;2)有相应的文献资料库使用方便已收集并阅读校园霸凌相关文献约100篇;(3)有相应的群体干预中心,对校园霸凌事件有较强的干预能力。



尚缺乏的条件:1)校园霸凌案件库正在建立当中;(2)缺少犯罪心理学专家的指导;(3)缺少校园霸凌干预的经验。

解决方法:抓紧时间建立校园霸凌的案件库,然后请犯罪心理学及校园霸凌的相关专家进行指导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3000.00 1250.00 1750.00
1. 业务费 2500.00 1000.00 150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500.00 500.00 0.00
(2)能源动力费 0.00 0.00 0.00
(3)会议、差旅费 500.00 250.00 250.00
(4)文献检索费 500.00 250.00 250.00
(5)论文出版费 1000.00 0.00 10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0.00 0.00 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500.00 250.00 250.0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