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风险治理结构创新研究——基于苏北多案例的实证考察

申报人:曹靓雯 申报日期:2024-06-05

基本情况

2024项目管理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风险治理结构创新研究——基于苏北多案例的实证考察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管理学
公共管理类
学生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选题
二年期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基于苏北多村的案例分析,归纳提炼苏北农村风险治理结构的基本经验、现实困境、具体成因,探究如何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提升苏北农村风险治理结构的创新力度,从而高质量地促进乡村振兴视域战略的有效实施。
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省级一般)

吴长剑:科研成果:独立(第一作者)发表CSSC、北大核心等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江苏高校哲社基金资助项目、淮安市社科联项目等纵向课题5项及横向课题2项;获市厅级学术奖励8项;淮安市应急管理专家库防灾减灾救灾组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

教研成果: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9项(国家级1项、校级7项、院级1项);指导校优秀毕业论文4篇;主持校级课程思政项目1项;获“镜月湖杯高教研究论文一等奖”1项;获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成员2次。


段朝辉:科研成果:在专业期刊公开发文多篇。

曹靓雯等同学申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风险治理结构创新研究——基于苏北多案例的实证考察》,在聚焦行政管理“省一流专业”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训练性。该项目既可有效培养课题组成员的创新意识和协作意识,也可切实提升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的开展能进一步揭示乡村振兴视域中苏北农村场域的风险问题及其内在机理,对建构“全主体”“全要素”“全周期”的整体性风险治理框架,提升乡村振兴视域的韧性治理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该项目研究目标明确、探讨思路清晰、进度安排合理、前期基础厚实、实施方案可行,由此同意推荐。

省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曹靓雯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2023 协调课题成员的工作分配,参与学校组织的课题申请与结题答辩
杨一帆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2023 负责组织实地考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以及协助完成结题答辩工作
杨威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2023 负责文献收集整理,完成典型案例的汇编工作
张艺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2023 参加撰写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并负责研究期间举行小型学术研究会
阿依达娜·阿达尼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2023 协助社会调查,组织决策咨询并撰写报告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吴长剑 公共管理学院

立项依据

本项目的研究将视角投向苏北多村,分析这些乡如何克服短板积极主动创新农村风险治理结构的案例,是对农村风险治理对策的一次探索与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完善基层干部风险治理研究的理论体系,为基层干部具体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该项目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村镇的风险治理结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农村风险治理体系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治理道路为乡村人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国家战略之一,旨在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这一背景下,苏北多村走出了多条具有一定示范意义的特殊道路。本项目旨在深入研究在苏北地区内具有一定显示度的成功案例,分析苏北农村面临的主要风险,搜集现有风险治理结构,提出针对性的风险治理结构创新建议,尝试进行推广应用评估效果,探索有效的农村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经验,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应该完成以下内容:

▲收集整理相关文献,理解“乡村振兴“农村风险治理“危机管理”等专业名词的具体内涵。

▲调研苏北地区,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风险的类型和特征包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自然灾害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道德领域和生态环境领域的风险。通过对风险的类型识别和原因分析,为后续的风险治理结构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和事实支撑

▲评估苏北农村现有的风险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分析其在风险防控、应对和补救方面的效果。考虑到不同风险类型的特点和苏北农村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结构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找出当前农村风险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寻找对应的改进方法,构建现代化农村风险治理体系。

▲从微观视角切入,选择并分析多个典型案例,对苏北农村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各村在风险治理方面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

▲深入研究,基于对苏北多村案例的研究和分析,结合苏北农村的实际情况,根据大学生自身专业背景和兴趣,参与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支持、组织机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创新建议。

▲将提出的风险治理结构创新建议进行实践推广,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实施创新措施,评估风险治理效果、经济和社会利益等方面的改善情况,为苏北其他农村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和参考。

乡村振兴视域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乡村,乡村硬件软件同步强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例如江苏省盐城市五星村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通过抓党建、兴组织、强产业、传文化,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激发全面发展的澎湃动能,荣获了“全国文明村”“全国侨务工作先进社区”“盐城市‘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宿迁市泗阳县城厢街道卜湖社区按照城厢街道提出的“一次规划,全面改造”原则,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后的卜湖社区道路整洁,河水清澈,绿树成荫已建成新型农村社区,708户村民实现整村搬迁集中居住连云港市木头沟村实施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制度化、智慧化管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持之以恒破阻碍、解难题,通过合力推进、全域验收、常态管理,清收盘活一批村级资产资源,为村级发展厚实“家底”、打牢桩基、强化保障,有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淮安市大福村创新实施创业点、集中居住点、高效农业示范点“三点合一”的发展模式,使大福村从“后进村”蝶变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的农村发展面临困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日本、韩国、荷兰、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相继出现的乡村再造、乡村重建、乡村建设等活动起到了带头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效仿,争先恐后地实施乡村振兴。从查阅的资料来看,域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要的集中在发展乡村旅游、振兴乡村产业、宣传乡村文化和制定支持政策等方面,从而激发乡村社会内生动力的复苏和繁荣,促进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国外学者对乡村振兴的研究特征包括学科交叉融合明显、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内容广泛且基于国情,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乡村振兴视域战略取得了卓越成绩的同时,农村经济社会系统的开放性和复杂性也随之增强。农村风险呈现出不确定性、复杂性、耦合性等典型特征,农村风险治理模式出现风险治理意识弱化、主体缺位、结构不健全、法治保障滞后等问题。农村治理风险日甚一日,我们所考察的多村的乡村风险治理体系仍存在一些亟待突破和化解的问题,片面追求产业规模、盲目引进新项目财政投入和整合力度不足、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乡村弱势群体面临的困境、乡村权力运行的内生风险等。因此风险治理是乡村振兴和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应高度重视乡村振兴视域战略发展下的风险和隐患,及时找出解决之策,创新现代化农村风险治理结构刻不容缓。

正如童星教授讲道:应急管理体制应区分为常态化和非常态化两种,处理好二者的转化与衔接;应急运行结构重在理顺政府内部关系,包括府际关系、部门关系和条块关系;舆情管理必须由管控型转为共治型,把主要精力用于防范风险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掉揭露出风险和问题的人。”薛澜也提到:“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有效、及时、和平地处理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已经成为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挑战,如何处理好社会危机事件将直接关系到政府在公民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和良好形象,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微观案例角度研究乡村振兴视域战略下苏北地区农村风险治理结构的创新,探讨在当前发展状况下苏北农村存在的风险治理困境,分析其深层因,并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寻求相关解决对策。

1.研究视角创新。目前国内关于农村风险管理研究,主要聚焦在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上,鲜有从风险治理和案例微观双重切入的整体视角研究乡村振兴视域下苏北农村风险治理体系。可以说从基于苏北多村的案例研究农村风险治理体系的视野是相对独特的。

2.研究框架创新。本项目构建了当代农村风险理体系下“现状背景-理论基础-深层成因-解决对策”的总体框架,科学分析了当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风险治理体系的意义及其局限性,具有系统性、整体性、针对性和现实性。

3.研究内容创新。通过实地走访、案例探讨、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剖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风险治理体系结构,从新时代农村相关负责部门的政策以及农村居民生活实际情况贯彻研究农村风险治理体系的作用和内生问题,研究基础上提出新时代农村风险治理结构创新的相关问题与建议从而推动构建基于现代乡村风险特征的总体性农村风险治理体系,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和谐稳定的安全基础

summernote-img

聚焦研究问题,本项目尝试从问题提出案例研究问题剖析生成机理治理策略等层面建构一个技术研究路线图(见图1)。


预期成果

1.发表与项目相关的省级期刊论文1指导老师是第一作者)

2.提交《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风险治理结构创新研究——基于苏北多案例的实证考察》调研报告1份;

3.项目组所有成员均提交与本项目相关的实践心得1份;

        4.将项目研究成果做成展板在学校进行推广,同时开展交流反馈活动。

1.20244-20248月:项目组各成员对涉及本项目的制度、战略进行深入具体的了解,查找并阅读关参考文献,基于以上的准备工作,组织全体成员进行交流讨论。

2.20249月-20251月:对苏北多村特色田园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互访、发放问卷和当地村干部、村民进行沟通交流等形式了解当地乡村振兴及其发展道路的具体情况。

3.20252月-20256月:整理分析第一次实地考察的数据资料、问卷调查表等,形成第一手资料。成员就第一手资料进行深入讨论查漏补缺,寻找第一次考察所忽略的细节问题,并以书面形式陈列,为接下来的研究做准备。

4.20257-202512月:在第一次实地考察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实地考察次实地考察主要是查漏补缺,补充第一次考察所忽略的细节,补齐研究所需的资料相关人员进行更深入地交流,探讨当地乡村振兴视域下风险治理结构的不足和面临的问题。

5.20261-20265月:总结两次实地考察的研究成果,撰写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进行成果宣传,扩大项目的应用增强社会影响力,让研究成果更好地为乡村振兴视域下风险治理结构的创新服务。

在以往的学习中,团队成员已收集并阅读了大量有关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风险管理的政府政策相关理论文献等资料并且调研了苏北多村的“乡村振兴”视域下的风险治理结构的相关资料,具备了开展该研究所需的知识条件和具体案例

项目指导老师具有丰富专业实践经验并且长期致力于乡村振兴视域等民生领域的风险治理创新研究,有多项与之高度相关的国家级和市厅级在研和已结项课题在项目过程中能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已具备的条件

项目组成员与苏北多村的基层群众、干部有一定的交流合作,以便实时更新研究所需要的实践资源,有效保障调研的顺利进行。项目成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并且持续学习积累与本项目有关的知识,能合理有效处理分析所得信息




尚缺少的条件及方法:

实地调研需要的研究费用。在访谈设计和实地调研等方面,缺少一定的方法和经验,还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1500.00 250.00 1250.00
1. 业务费 1350.00 100.00 125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0.00 0.00 0.00
(2)能源动力费 0.00 0.00 0.00
(3)会议、差旅费 1000.00 0.00 1000.00
(4)文献检索费 150.00 100.00 50.00
(5)论文出版费 200.00 0.00 2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150.00 150.00 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0.00 0.00 0.0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