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淮安摄影史料的整理挖掘与研究

申报人:尹以欣 申报日期:2024-06-05

基本情况

2024项目管理
淮安摄影史料的整理挖掘与研究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艺术学
戏剧与影视学类
学生自主选题
一年期
本项目旨在全面搜集、整理和研究淮安地区的摄影史料,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保存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揭示淮安摄影艺术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展现其独特的地方文化魅力,提升公众对淮安摄影文化的认识和关注。此项目不仅为淮安地区的摄影研究提供丰富资源,更丰富了淮安地方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促进了淮安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朱玲玲:指导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淮安大运河文化带VR非遗数字化研创”项目,发表省级期刊论文四篇,市社科课题一项,高校哲社一项。

周浒:指导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VR全景视频制作与推广”,指导"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项目"爱图仕影视传媒工作室。

指导老师对淮安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有深入了解,包括淮安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人文特色等,可以在淮安摄影史料方面的分析对本组进行专业指导。

校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尹以欣 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2023 组织商讨方案、撰写研究报告
陈曦宇 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2023 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对研究报告进行完善
张淑依 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2023 撰写研究报告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朱玲玲 新闻与传播学院
周浒 新闻与传播学院

立项依据

  为了更好的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本项目对淮安摄像史料进行整理挖掘与研究,通过文献综合研究法、分析归纳研究法、实地考察研究法等方法,体现摄影下的历史文化风貌,并写出研究报告。


本项目对淮安摄影史料进行整理挖掘与研究,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纸质、胶片等传统摄影史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淮安摄影史料数据库,展现出淮安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淮安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为摄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摄影师们通过镜头捕捉淮安的古建筑、运河风光、传统民俗等,展现了淮安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其中,淮安秦时立县,明清时期更是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更有淮安地区知名的摄影家林启东先生,长期关注并拍摄大运河文化。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大运河的壮丽景色,还深入挖掘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他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淮安段大运河的古老韵味和时代变迁。林启东先生的作品在国内外摄影界都享有盛誉,为淮安摄影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淮安摄影协会作为淮安市乃至全国摄影界较早成立的县级摄影团体,他们用自己的镜头记录着淮安地区的美丽风光、建设成就和风情民俗。他们的作品产生于黑白胶片时代,多为真实记录特殊年代生活,如李培林作品《抢财神》,通过对两个典型人物四目相视背影的瞬间抓拍,定格了农村老汉与科技人员的时代关系,反映了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科学致富需要文化知识的迫切心愿;李森林作品《人间》,用强烈的对比手法,简洁的视觉效果,表达了人间之爱的永恒主题,成为摄影的典范之作。现如今他们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淮安摄影文化。协会定期举办摄影展览、摄影比赛等活动,为摄影师们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同时,协会还积极与国内外摄影机构合作,推动淮安摄影文化走向世界。在淮安摄影协会的推动下,淮安摄影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国内诸多专家与学者对历史文化遗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的进步与文明的向前发展,文化与新兴科技融合互动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传统文化与新兴科技相结合的区域特色文化传承模式的开发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江苏省,一直重视发展区域文化产业,《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立足于适应新形势、实现新作为,开发具有“创新”特色的优秀区域文化传承与弘扬新模式,争取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文化产业的高水平发展。

当今摄影的发展呈现出技术进步与智能化、数字化与网络化、个性化与专业化以及摄影风格多样化等趋势。这些趋势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机会和发展空间,也促进了摄影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通过以上研究和分析可知,淮安摄影在国内外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淮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深厚的底蕴为摄影提供了丰富素材,知名摄影家如林启东等通过镜头捕捉淮安的古建筑、运河风光和传统民俗,展现了其独特魅力。淮安摄影协会积极推广和发展摄影文化,与新兴科技融合,探索文化传承新模式,推动了淮安摄影文化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影响。

1)该项目不仅局限于摄影学的研究,还融合了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为淮安摄影史料的挖掘与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视角。

2)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在挖掘和整理淮安摄影史料的同时,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合,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为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

3)项目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淮安摄影史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方便史料的检索、分析和利用。这一方法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也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项目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应用于淮安地方文化产业的开发和推广中,通过展示和推广淮安摄影史料,提升淮安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1.项目研究技术路线

小组成员运用已有的摄影基本理论、技术、风格及其发展脉络等方面的知识,在大量搜集有关淮安摄影的相关文献、史料及淮安历史文化遗产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淮安摄影史料进行整理挖掘与研究。在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的背景下对淮安历史文化遗产的发展提出美好愿景,展现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纸质、胶片等传统摄影史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淮安摄影史料数据库,方便史料的检索、分析和利用。最重要的是,小组成员要对相关资料和调查报告进行研究、分析与创新,能对淮安历史文化的发展战略提出合理的预测和规划,为淮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和参考。

2.预期成果

本项目通过采取文献分析、实证分析、历史照片和多方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淮安摄影史料进行全面的考察、调研。 预期成果如下:

  《淮安摄影史料的整理挖掘与研究报告》

 

(12024.1  查阅、搜集、整理文献资料

22024.22024.4 实地调研,撰写相关研究报告

32024.5  完成研究报告,做好项目总结,参加结题验收

(1)淮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致力于淮安摄影史料的整理挖掘与研究,能够展现淮安的历史变迁、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有助于提高社会对淮安历史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进而促进对淮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树立文化自信。同时,淮安摄影史料的研究更有助于开发具有淮安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具有淮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淮安观光旅游,推动淮安地方经济的发展。

2展开淮安摄影史料的整理挖掘与研究,有望弥补当前该研究领域理论的缺失,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学术价值。淮安摄影史料的整理挖掘与研究涉及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有助于促进跨学科的研究与交流,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本项目应用性的研究将为江苏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承提供先进的设计方案和行之有效的开发路径,在促进地方特色区域文化的数字化进程、将江苏建成“文化强省”、弘扬江苏特色区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已具备的条件

1)专业知识:小组成员皆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对于文化知识进行了系统地学习,掌握了摄影的基本理论、技术、风格及其发展脉络,了解摄影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表现方式,对项目研究有着很大的帮助。

2)学校平台:便于查阅与淮安摄影相关的学术著作、论文、报告等文献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为项目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指导老师业务能力:指导老师对淮安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有深入了解,包括淮安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人文特色等,可以在淮安摄影史料方面的分析对本组进行专业指导。

2.尚缺少的条件及方法

项目目前可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系统和数据库,以便更好地保存、检索和分析摄影史料。同时也缺乏对淮安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的环节,这有助于获取一手的、生动的历史信息。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5000.00 项目研究 1000.00 4000.00
1. 业务费 4000.00 500.00 350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0.00 0.00 0.00
(2)能源动力费 0.00 0.00 0.00
(3)会议、差旅费 1000.00 调研、交通、住宿 500.00 500.00
(4)文献检索费 0.00 0.00 0.00
(5)论文出版费 3000.00 文版面费、申请专利费等 0.00 30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800.00 项目拍摄仪器 400.00 40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200.00 资料购置、打印、复印、印刷等 100.00 100.00
结束